」打炒房打到中小型建商?營建業:恐掀倒閉潮胡偉良更直言,可能大部分中小型的建商會撐不過去,而中大型的建商應該可以撐過,但也會過得比較辛苦。
梁程超強調,要避免或降低大腸癌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論是否有無症狀,都該主動為自己安排大腸癌篩檢。常自認痔瘡不理會出現血便勿輕忽梁程超補充,當血便發生時,國人痔瘡盛行率高,最常見也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解便時出血或肛門口有疼痛感

1根蛋捲熱量高達127大卡,市售常見4支入的合裝蛋捲宜與其他人一同分享,避免一個人一次吃下過多的熱量。與親友開心聊天搭配涮嘴零食,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將過多的熱量吃下肚,造成身體過多的負擔,新春假期不僅人團圓,也容易讓人也肥了一圈。近年市面還有推出海苔結合堅果的產品(海苔三明治),外表酥脆加上堅果顆粒的口感也大受民眾好評,但薄薄一片熱量也有11.1大卡,一定要注意攝取的份量。潘富子最後提醒,上述常見的年節熱門零嘴,由於各家配方製成之添加油脂與糖份不盡相同,熱量有相當出入,建議可自查看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示,可較精準掌控該產品的熱量資訊。除了山珍海味各式美食,桌上更是少不了豐富的年貨乾果,花生糖、牛軋糖、肉乾、魷魚絲、開心果與花生等堅果,與到家作客的親友共同分享。
【延伸閱讀】.肉乾當零食吃? 醫師曝「小心1病」擋不了...人蔘精補元氣也不OK.瘦不下來恐是「沒吃什麼」害的。小小一顆50g的牛軋糖,熱量為46.8大卡,6顆吃下肚,以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來計算,需要慢跑30分鐘以上才能消耗。林嘉謨強調,香菸中的有害物質會傷害肺部,造成呼吸道長期發炎、感染,導致呼吸道纖維化、肺部回彈力降低,最終呼吸道與肺泡變形,呼吸氣流受阻引起肺阻塞,由於病程發展緩慢,常被誤認為感冒、氣喘發作,如果出現長期咳嗽、多痰、呼吸困難等症狀,就要特別留意了。
過敏性鼻炎是鼻腔內黏膜的發炎反應,環境中常見的過敏原,包括:塵蟎、灰塵、花粉、貓毛、狗毛、蟑螂排泄物、香水、化學香料,或是天氣變化等,當過敏性鼻炎患者接觸或吸入後,呼吸道黏膜免疫球蛋白IgE,會引起肥大細胞放出組織胺,開始一連串的過敏反應,常會有鼻塞、鼻子癢、流鼻水、打噴嚏、眼睛紅癢、喉嚨癢、咳嗽等症狀,嚴重降低生活品質,而空氣污染更會加重鼻腔對於過敏原的刺激過敏反應。林嘉謨表示,氣喘與遺傳體質及環境因素有關,如果父母都有過敏體質,孩子罹患氣喘機率增加2至3倍,而暴露在誘發氣喘的環境,包括:二手菸、細懸浮微粒、化學刺激物,以及塵蟎、蟑螂、黴菌、貓狗等有毛寵物等過敏原,也會造成氣喘發作。另外,二手菸的相關研究也顯示,生活在二手菸環境中長達16至18年的人,有1.31倍的肺阻塞死亡風險,而未吸菸的成年人每周暴露於二手菸的環境下超過10小時,有1.42倍的肺阻塞死亡風險。美國肺臟醫學會研究也發現,全球新冠肺炎的死亡病例中,有15%與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有關,中國比例約為27%,美國及英國分別為18%、14%,PM2.5是造成新冠肺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暨呼吸加護病房主任、輔仁大學醫學系講師林嘉謨指出,國人過敏性鼻炎盛行率大約25至35%,也就是每3至4人就有1人,過敏性鼻炎的主因與過敏體質及環境過敏原有關,上述研究結果顯示,PM2.5可能也是導致過敏性鼻炎的成因,因暴露在PM2.5的環境下,導致母嬰體內免疫調節、內分泌系統發生問題,影響鼻黏膜的生長成熟期,進而激發了過敏性鼻炎的產生。預防「1習慣」你有嗎?.空氣品質拉警報。

此研究指出,新冠肺炎從2019年自中國武漢蔓延,而意大利北部是歐美的第一波重災區,這一帶也是工業重鎮,在肺纖維化動物實驗中發現,暴露於PM2.5的動物表現更多的ACE2及TMPRSS2,顯示在肺纖維化的病人情況下,空污可能會增加新冠肺炎的感染風險。根據健保署統計,每年每10萬名孩童中,有420例氣喘新發病例。他更分享衛星雲圖的畫面,台灣的西北部有一坨黃色物體飄在上空,民眾出門一定要做好防護,尤其是敏感族群更要小心。研究也發現,如果媽媽懷孕期間抽煙,新生兒罹患氣喘的機率會增加40%
美國肺臟醫學會研究也發現,全球新冠肺炎的死亡病例中,有15%與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有關,中國比例約為27%,美國及英國分別為18%、14%,PM2.5是造成新冠肺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。【延伸閱讀】.空污恐埋肺癌危機。居家環境中的二手煙,也是誘發氣喘的一大因素,研究顯示,二手煙會增加幼童罹患氣喘機率35%。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暨呼吸加護病房主任、輔仁大學醫學系講師林嘉謨指出,國人過敏性鼻炎盛行率大約25至35%,也就是每3至4人就有1人,過敏性鼻炎的主因與過敏體質及環境過敏原有關,上述研究結果顯示,PM2.5可能也是導致過敏性鼻炎的成因,因暴露在PM2.5的環境下,導致母嬰體內免疫調節、內分泌系統發生問題,影響鼻黏膜的生長成熟期,進而激發了過敏性鼻炎的產生。
3. 慢性阻塞性肺病(COPD)慢性阻塞性肺病(COPD)是慢性發炎所造成的呼吸道阻塞疾病。過敏性鼻炎是鼻腔內黏膜的發炎反應,環境中常見的過敏原,包括:塵蟎、灰塵、花粉、貓毛、狗毛、蟑螂排泄物、香水、化學香料,或是天氣變化等,當過敏性鼻炎患者接觸或吸入後,呼吸道黏膜免疫球蛋白IgE,會引起肥大細胞放出組織胺,開始一連串的過敏反應,常會有鼻塞、鼻子癢、流鼻水、打噴嚏、眼睛紅癢、喉嚨癢、咳嗽等症狀,嚴重降低生活品質,而空氣污染更會加重鼻腔對於過敏原的刺激過敏反應。

哈佛大學研究發現,PM2.5每立方米增加1微克,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就增加11%。常吃3類食物養出乾淨肺。
2. 氣喘氣喘是慢性氣道阻塞疾病,國內盛行率大約為4至10%。林嘉謨說明,研究顯示,當孕婦在懷孕過程中暴露在PM2.5的空污之下,新生兒在出生後到2歲之內,會增加得到氣喘的機會,暴露於PM2.5更可能導致氣喘發生與引起急性惡化。林嘉謨表示,氣喘與遺傳體質及環境因素有關,如果父母都有過敏體質,孩子罹患氣喘機率增加2至3倍,而暴露在誘發氣喘的環境,包括:二手菸、細懸浮微粒、化學刺激物,以及塵蟎、蟑螂、黴菌、貓狗等有毛寵物等過敏原,也會造成氣喘發作。研究也發現,如果媽媽懷孕期間抽煙,新生兒罹患氣喘的機率會增加40%。根據研究指出,PM2.5暴露會顯著提高幼兒未來氣喘發生風險,PM2.5每上升10微克濃度時,氣喘發作機率增加2至4%。他更分享衛星雲圖的畫面,台灣的西北部有一坨黃色物體飄在上空,民眾出門一定要做好防護,尤其是敏感族群更要小心。
長期吸菸已被證實為罹患肺阻塞的高風險因子,根據研究顯示,吸菸者罹患肺阻塞的風險,比一般人高出6.3倍。林嘉謨強調,香菸中的有害物質會傷害肺部,造成呼吸道長期發炎、感染,導致呼吸道纖維化、肺部回彈力降低,最終呼吸道與肺泡變形,呼吸氣流受阻引起肺阻塞,由於病程發展緩慢,常被誤認為感冒、氣喘發作,如果出現長期咳嗽、多痰、呼吸困難等症狀,就要特別留意了。
這兩天天氣相當晴朗,全台各地溫度明顯回溫,站在太陽下暖洋洋的很舒服,氣象達人彭啟明在臉書上發文提醒,每年都有幾波較強的境外空氣污染物影響台灣,這兩天的確是較大的一波影響。林嘉謨進一步說明,PM2.5表面附著的鉛、鎘、砷有害金屬,以及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(PAHs),會提高其毒性與對健康產生的衝擊,與是成人氣喘的重要危險因子,健保資料庫統計發現,秋冬的空污暴露於高濃度的PM2.5及PAHs,對氣喘的急診及門診人次均有顯著的風險相關性。
國內一篇發表於《胸腔醫學期刊》的研究發現,嬰兒在母親懷孕第30週到出生後第52週,暴露於過高的PM2.5空污環境中,就有可能產生過敏性鼻炎的疾病。林嘉謨表示,造成肺阻塞的危險因子,有長期吸菸習慣、二手菸、空氣污染、職場危害暴露、感染、遺傳及老化等,其中吸菸是最主要的危險因子,約占所有危險因子的80至90%,吸菸者約有15%會得到肺阻塞。
1. 過敏性鼻炎空污與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息息相關。此研究指出,新冠肺炎從2019年自中國武漢蔓延,而意大利北部是歐美的第一波重災區,這一帶也是工業重鎮,在肺纖維化動物實驗中發現,暴露於PM2.5的動物表現更多的ACE2及TMPRSS2,顯示在肺纖維化的病人情況下,空污可能會增加新冠肺炎的感染風險。根據健保署統計,每年每10萬名孩童中,有420例氣喘新發病例。因為長期暴露空氣污染下,會提高過敏性鼻炎、氣喘、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機率,就連生活在高空污地區的民眾,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出許多。
另外,二手菸的相關研究也顯示,生活在二手菸環境中長達16至18年的人,有1.31倍的肺阻塞死亡風險,而未吸菸的成年人每周暴露於二手菸的環境下超過10小時,有1.42倍的肺阻塞死亡風險。預防「1習慣」你有嗎?.空氣品質拉警報。
4. 新冠肺炎國內研究發現,空氣污染中的M2.5,會提高細胞膜表面蛋白ACE2及TMPRSS2的表現量,而這兩者正是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表面受體及蛋白酶。根據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統計,國人40歲以上肺阻塞盛行率約6.1至9.5%,每年有將近5000人死於肺阻塞
吃得少,可以活得比較久嗎?陽明交大團隊透過「線蟲」進行研究,發現當線蟲正常飲食,產生的自噬體會比較少,平均生命週期大約2週,但在限制熱量攝取的狀態下,會產生較多的自噬體,壽命平均可以延長到3至4週。重要基因和人類幾相同 線蟲成研究老化首選吃得少,可以活得比較久嗎?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研究團隊在只有0.1公分的線蟲身上揭開答案。
但在限制熱量攝取的狀態下,會產生較多的自噬體,壽命平均可以延長到3至4週。圖/台視新聞限制熱量攝取 線蟲產生較多自噬體「延壽命」研究發現,當線蟲正常飲食,產生的自噬體會比較少,平均生命週期大約2週。這項發現有助於醫學界研發抗老藥物,相關研究成果也登上國外知名期刊。這種生活在土壤的非寄生蟲,具有生命週期短、可以大量繁殖的特性,而牠的重要基因和人類幾乎相同,正好是科學家研究老化的首選。
線蟲正常飲食與限制飲食比較圖。未來進一步把研究成果結合抗老化藥物的研發,人類也許有機會不用吃得少,也可以抗老化。
台北/陶怡軒、張元杰責任編輯/朱怡玟。圖/台視新聞陽明交大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教授許翱麟指出,「自噬作用是我們細胞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機制,自噬作用在細胞裡面進行很多的話,細胞可以使用的時間當然就變長了,就等於是你一直去維修。
而自噬作用的關鍵蛋白酶,會影響和DNA結合的蛋白質甲基化的程度,當甲基化程度越高,細胞老化就越明顯。圖/台視新聞自噬作用「維修細胞」 發展抗老化藥物露曙光團隊也進一步研究發現,細胞的自噬作用是本來就有的功能,可以清除受損的胞器,促進細胞自我再生,但這個功能會在某些情況下更為顯著,飲食限制就是其中之一。